
如何组织一场有效的复盘
经常有人问我,在当今职场,如果只能选择提升一种能力,那应该是什么?我的答案一直很明确:复盘能力。
“复盘”这个词,现在几乎成了各大公司的口头禅,领导们天天挂在嘴边。但遗憾的是,很多人只是在重复“流水账”,并没有真正抓住复盘的精髓。一场无效的复盘,既浪费时间,又消磨团队士气。
今天,我想和大家深入聊聊,如何才能组织一场真正有效的复盘。这篇文章会把视频里的核心干货都沉淀下来,希望能帮你彻底搞懂这件事。
复盘的前奏:两大缺一不可的前提
在冲进复盘会议之前,我们必须先做好两项准备工作。没有这两项前提,任何复盘都注定是徒劳无功的。我称之为 “无目标,不复盘;无记录,不复盘”。
前提一:清晰的目标 (Clear Objectives)
想象一下,你都不知道靶心在哪,怎么可能去复盘射击打得准不准呢?复盘的本质,就是将我们的行动过程与既定目标进行比对,从而发现问题、总结经验。
如果没有一个清晰、可衡量的目标,复盘就会沦为简单的“工作汇报”。大家只是把你这周干了什么事说一遍,这不叫复盘。
真正的复盘,必须围绕一个清晰的目标来进行。 比如,我们本周的目标是“将产品A的用户转化率提升5%”,那么所有的讨论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展开。
如何制定一个好目标?你可以参考经典的 SMART原则(具体、可衡量、可实现、相关性、时限性),确保你的目标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。
前提二:全程的记录 (Full-Process Recording)
“复盘”这个词,最早来源于围棋。棋手在一盘棋结束后,会按照棋谱重新摆演一遍,分析每一步的得失。没有棋谱,神仙也无法复盘。
工作也是同理。没有过程记录,我们的复盘就缺少了最基本的“原材料”。 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,很多关键细节很快就会被遗忘。
那么,如何进行有效的记录呢?有几种方式:
人工记录(日报/周报):这看起来传统,但非常有效。关键在于,要让团队明白,写日报的目的不是为了让领导“监工”,而是为了在复盘时,我们能有据可查,能够回顾当时发生了什么,我们是怎么做的。
系统数据抓取:对于很多运营或产品岗位来说,后台数据是更客观的记录。比如视频的播放量、完播率、互动数据等,这些都能真实反映我们的工作成效。具备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,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和趋势,是现代职场人的必备技能。
AI工具辅助:现在有很多协同办公软件(比如视频中提到的飞书)已经集成了AI会议纪要功能。它可以自动转录语音、整理要点、甚至生成待办事项。这极大地解放了人力,让记录变得更高效、更全面。
重点: 只有当 “目标清晰” 和 “全程记录” 这两个前提都满足时,一场有效的复盘才有可能发生。
高效复盘的四步法:KISS原则
好了,当我们带着清晰的目标和详实的过程记录走进会议室,接下来该怎么做?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个极其强大的工具——KISS原则。
KISS原则并非让大家亲吻,它代表了四个关键动作:Keep(保持)、Improve(改进)、Stop(停止)、Start(开始)。这构成了复盘的核心分析框架。
在进入KISS讨论之前,有两个准备动作可以极大提升会议效率:
提前分发材料:将目标、过程记录、数据等材料提前发给参会者。
设置会前阅读时间:会议开始的前5-10分钟,让所有人静默阅读材料,确保大家在同一个信息层面上。
接下来,我们正式进入KISS流程。
第一步:Keep (保持)
这是整个复盘中最最关键的一步!
我们首先要讨论的,不是哪里做得不好,而是 “我们做对了什么?哪些成功的经验需要被固化和发扬?”
一场健康的复盘,绝不应该开成“批斗会”。如果一上来就追究责任、寻找问题,团队氛围会变得紧张,大家就不敢说真话。而从成功经验入手,可以极大地鼓舞士气,并提炼出可复制的方法论。
“Keep”的内容必须基于事实和数据。比如,“我们上次的A/B测试中,B方案的点击率提升了15%,证明这个设计是有效的,我们应该在后续所有页面中沿用。”
第二步:Improve (改进)
在肯定了成功之后,我们再来看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。Improve指的是 “方向没错,但战术需要优化” 的事情。
这意味着,我们已经验证了做这件事是正确的,但执行的细节、效率、成本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。
讨论“Improve”时,必须产出具体的、可衡量的行动计划。例如,“我们发现目前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50元,我们希望通过优化广告投放渠道,在下个季度将成本降低到40元。具体动作是……”
第三步:Stop (停止)
资源是有限的。企业经营的智慧在于,知道什么不做,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。
“Stop”就是要识别并坚决停止那些 “被证明是错误的” 或 “投入产出比极低” 的事情。把浪费在这些事情上的精力、时间和金钱,回收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。这考验的是团队的决断力和勇气。
第四步:Start (开始)
这是复盘的最后一步:“我们接下来要尝试什么新东西?”
请注意这个顺序! 必须先通过“Stop”把资源解放出来,再讨论“Start”。否则,团队的任务会越堆越多,精力被无限分散,最后什么都做不好。
对于“Start”的事项,我们不追求一步到位,而是要用 “MVP(最小可行性产品)” 的思路去小步快跑,快速试错。用最小的资源去验证一个新的想法,如果成功了,它就会在下一次复盘中进入“Keep”或“Improve”的环节;如果失败了,就果断“Stop”。
复盘的终极定义:学习与行动
讲完了流程,我们回到复盘的本质。复盘会议到底是什么?
它不是批斗会,不是头脑风暴会。复盘的本质是两类会议的结合:学习会议和行动会议。
1. 学习会议 (Learning Meeting)
一个组织最核心的竞争力,是它的学习能力。复盘,就是最好的团队学习方式。
在复盘的最后,主持人一定要问一个问题:“通过这次复盘,你(们)学到了什么?”
每个人的回答,都会成为团队宝贵的财富。这些经验、教训、思考被沉淀下来,就构成了团队的“知识库”和“方法论”,能帮助团队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抓住机会,避免重复犯错。
2. 行动会议 (Action Meeting)
“会议有决议,没执行,等于零。” 复盘如果只停留在讨论层面,那就毫无意义。
在“学习”之后,主持人必须问第二个问题:“所以,我们下一步要做什么?(Next Step)”
这直接对应了KISS原则的产出。每一个“Improve”和“Start”都必须明确:做什么、谁负责、什么时间完成、期望达到什么结果。 这些都要形成明确的会议决议,并有后续的跟踪和检查机制。
结语
好了,关于如何组织一场有效的复盘,核心的理念和方法都在这里了。我们来快速总结一下:
两大前提:清晰的目标,全程的记录。
核心流程:遵循KISS原则(Keep, Improve, Stop, Start),并记住 K(保持) 是最重要的,S(开始) 一定要放在最后。
两大本质:复盘既是一场 学习会议,也是一场 行动会议,最终必须落实到“我们学到了什么”和“我们下一步做什么”。
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。复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,但只要你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,它一定会成为你和你的团队最强大的成长引擎。
“以匠人育他人”,与君共勉。